苏轼写雪的词有哪些苏轼写雪的词苏轼写雪的词有什么

一、苏轼写雪的词?

《江神子·大雪》

宋苏轼

(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,亦知使君之念我也,作《江神子》寄之)

黄昏犹是雨纤纤。晓开帘,欲平檐。

江阔天低,无处认青帘。

孤坐冻吟谁伴我,揩病目,捻衰髯。

使君留客醉厌厌。水晶盐,为谁甜。

手把梅花,东望忆陶潜。

雪似故人人似雪,虽可爱,有人嫌。

二、苏轼写芭蕉的词?

君家有二镜,光景如湛卢。

或长如芭蕉,或圆如芙蕖。

飞电着子壁,明月入我庐。

月下合三壁,日月跳明珠。

问子是非我,我是非文殊。

三、苏轼写战争的词?

念奴娇 赤壁怀古

苏轼
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.
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.

乱石崩云,惊涛裂岸,卷起千堆雪;

江山如画,一时几许豪杰.
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

雄姿英发,羽扇纶巾,谈笑间,强虏灰飞烟灭.
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.
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.

永遇乐·京口北固亭怀古

四、凉州词苏轼写的?

不是苏轼的。

《凉州词二首》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。第一首诗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独特感受,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、荒凉的景色,悲壮苍凉,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,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,这种哀怨不消沉,而是壮烈广阔;第二首诗反映的是唐朝与北方异族之间的关系,写一位北方胡人首领到唐朝来求和亲而未能如愿,通过描写其行动与心理,从侧面烘托唐朝国势的强盛。

五、苏轼在海南写的诗?

苏轼海南儋州市写的著名诗:《别海南黎民表》

我本海南民,寄生西蜀州。

忽然跨海去,譬如事远游。

平生生死梦,三者无劣优。

知君不再见,欲去且少留

六、辛弃疾上元节的词?

《青玉案.元夕》:

辛弃疾

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
蛾儿雪柳黃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
这首词的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五上元节的夜晚,大众在春风的吹拂下都成群结伴出来看灯。那些树木与花灯交相辉映,就象花灯在万千树木上开放一样。天边的焰火也是纷纷拖着光柱落下,仿佛天上的星星象下雨一样往下落。那些贵大众坐着骏马拉的雕着精细花纹的马车,也纷纷出来观灯了,在笙箫声中,看着舞龙舞鱼,不知不觉中,月亮从东到西,天也快亮了。

看着一群群身着盛装的女子结伴笑着说着从身边走过,香气也逐渐飘散。找了千百遍,还是没有找到心上的姑娘,心中万分着急。忽然心有所感,猛地转过头去,却发现心上的姑娘在灯市的边缘之处正笑盈盈地看着我。

七、苏轼写庐山的词或诗?

1、《题西林寺壁》 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 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
2、《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》 读书庐山中,作郡庐山下。 平湖浸山脚,云峰对虚榭。 红蕖纷欲落,白鸟时来下。 犹思隐居胜,乱石惊湍泻。

3、《初入庐山》苏轼 青山若无素,偃蹇不相亲。 要识庐山面,他年是故人。 自昔怀清赏,神游杳霭间。 如今不是梦,真个是庐山。 芒鞋青竹杖,自挂百钱游。 可怪深山里,无人识故侯。

4、《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》 读书庐山中,作郡庐山下。 平湖浸山脚,云峰对虚榭。 红蕖纷欲落,白鸟时来下。 犹思隐居胜,乱石惊湍泻。

5、《过庐山下》 乱云欲霾山,势与飘风南. 群侪相应和,勇往事骖骠. 可怜荟蔚中,时出紫翠岚. 雁没失东岭,龙腾出西龛. 一时供坐笑,百态变立谈. 暴雨破坱圠,清飚扫浑涵. 亭亭紫霄峰,窈窈白石庵. 五老数松雪,双溪落天潭. 虽云默祷应,已有移文惭.

八、苏轼中进士时写的词?

1、目前还没见过关于苏轼中进士后写庆贺诗词的记载。

2、苏轼应礼部试考取第二名之后,曾经写给梅尧臣一封信——《上梅直讲书》,信中畅谈了士遇知己的高兴,也含蓄地表达了希望得到进一步培养的梦想。认为人不能苟且追求富贵,也不能空守着贫贱,而如果自己能和大贤人一样也成为贤人,那就特别高兴了。

3、关于中第之后的庆贺诗,唐代有一篇非常著名的《登科后》(孟郊):

昔日龌龊不足夸,今朝放荡思无涯。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

九、苏轼写的是诗还是词?

苏轼(1037年1月8日—1101年8月24日),字子瞻,东坡居士,北宋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美食家、画家。

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方面都有很高成就。他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其中一个。

他的诗是“以文为诗”,他才力大、学问高,完全不受陈规的约束,用作文的技巧写诗大获成功,有“东坡体”之称。

同时他对词体全面革新,“以诗为词”是苏词独特的风格,特别是他豪放旷达的词风直接影响到了南宋辛弃疾的爱国词派,也是由于他的创作,进步了词体的地位,使宋词成就得以与唐诗并列而毫不逊色。

十、苏轼被贬海南时写的关于椰子的诗?

苏轼被贬惠州时,生活比较艰难,然而他不仅没有一句怨言,而且自己开荒种地,并寄住于当地的寺院。

待到他生活稳定后,还写过一首《纵笔》诗,“白头萧散满霜风,小阁藤床寄病容。报道先生春睡美,道人轻打五更钟”,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豁达的态度。

这首诗传至京城,宰相章惇读到诗中的“报到先生春睡美”句,冷笑道,苏轼还这样快活吗?于是就把他再贬儋州,这是绍圣四年时发生的事,当时苏轼已经62岁高龄。

苏轼再贬儋州,当然主要是由于绍圣四年时,北宋朝廷再次普遍加重对元祐大臣的处罚,他的弟弟苏辙也于同时由筠州(今江西高安)远谪雷州(今广东海康)。

海南岛盛产椰子,苏轼用椰子酿酒,椰壳做帽,并写下一首诗,尽显豁达情怀,表现了他不以远谪为意,而以“违时”自傲的灵魂。

椰子冠

北宋:苏轼

天教日饮欲全丝,美酒生林不待仪。

自漉疏巾邀醉客,更将空壳付冠师。

规模简古人争看,簪导轻安发不知。

更着短檐高屋帽,东坡何事不违时。

苏轼来到海南,虽然人地生疏,诗人却感到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。大概是这里的居民朴实友好,听说来了一位大才子,既感到好奇,也热诚地迎接他。先生也慢慢地融入了当地的生活,不仅不感到孤寂,还在当地办学收徒,为儋州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。
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