酸雨现象属于哪一种 酸雨现象是属于什么? 酸雨现象属于哪一项
酸雨现象属于酸性沉降中的湿沉降类型,是大气污染引发的典型环境化学效应,具体归类如下:
一、按沉降形式分类
-
湿沉降
- 定义:酸性物质通过雨、雪、雾、雹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,统称为酸雨。
- 特点:
- 降水经过中溶解大气中的*(SO?)、氮氧化物(NO?)等污染物,形成硫酸(H?SO?)和硝酸(HNO?)等强酸;
- 我国酸雨以硫酸型为主(占比约90%),与燃煤释放大量*密切相关。
-
干沉降
- 定义:无降水时,酸性颗粒物(如硫酸盐、硝酸盐)或气体(如SO?)直接沉降到地表或植被表面。
- 危害:干沉降物遇水会复合成酸,长期累积加剧土壤和水体酸化。
二、按环境科学分类
-
大气化学现象
- 酸雨是硫氧化物、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光化学反应转化为酸性气溶胶的产物。
- 关键反应:
- 硫氧化路径:SO? → H?SO? → H?SO?(氧化催化);
- 氮氧化路径:NO → NO? → HNO?(闪电或高温燃烧)。
-
全球性环境难题
- 酸雨与臭氧层破坏、温室效应并称全球三大环境危害。
- 我国酸雨区覆盖国土面积约40%,华中地区(如长沙、南昌)为特重酸雨区(pH<4.0)。
三、按酸度等级分类
根据《酸雨和酸雨区等级》标准:
|等级 |pH值范围 |酸雨区类型 |
|—————-|—————-|———————|
| 较弱酸雨 | 5.0 ≤ pH <5.6 | 较轻酸雨区 |
| 弱酸雨 | 4.5 ≤ pH <5.0 | 轻酸雨区 |
| 强酸雨 | 4.0 ≤ pH <4.5 | 重酸雨区 |
| 特强酸雨 | pH <4.0 | 特重酸雨区 |
四、与其他环境难题的关联
酸雨是复合污染的产物,与下面内容难题相互影响:
- 土壤酸化:淋失钙、镁等营养元素,抑制微生物活动,导致土地贫瘠化;
- 水体生态破坏:降低湖泊pH值,溶解重金属(如铝离子),毒害鱼类;
- 材料腐蚀:加速建筑(如大理石)、文物和金属设施的侵蚀。
酸雨本质是酸性湿沉降现象,属于大气化学污染引发的跨区域性环境难题。其形成与人类活动(化石燃料燃烧)和天然影响(火山喷发、森林火灾)密切相关,需通过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进行综合治理。